富锦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 2017-10-18| 字体显示: [ ] [ ] [ ]

  富锦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总面积8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万亩,人口46.7万。辖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67个行政村,境内有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及其所属3个农场。富锦市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城市,是“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中国水稻第一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12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荣誉称号,2016年粮食总产量47亿斤,位居全省第一,享有“黑土绿谷、北国粮都”美誉。

  经过重新开展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我市共有贫困户10822717人,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其中,已脱贫365944人,未脱贫7171773人。目前,全市8个贫困村均已实现“三通三有”,贫困发生率年底前全部降到2%以下,退出标准均已达标。1082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纯收入都能够持续稳定在3146元以上,达到脱贫状态。

  1、严格标准程序,确保“回头看”工作不跑偏走样。在整个“回头看”工作中,我市严格按照省厅字〔201718号文件要求的标准和程序推进落实。一是细化标准。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对清除标准进行了再细化,比如在确定大型机车方面,充分考虑我市农机保有量比较大,将农机标准认定在70马力以上为严重超标;在确定种植大户方面,充分考虑到我市人均土地面积较多,因此将人均种植水田2公顷、旱田4公顷以上的认定为严重超标。出台了《关于贫困户户籍变化产生问题的具体解释》,让镇村在具体操作中有据可依。二是严格程序。以整户为单位,严格按照省“回头看”方案中“一请、二评、三查、四核、五审、六公示、七审定、八公告、九报备”(九步法),对贫困户进行重新识别、确认。三是规范档案。高标准做好村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退出四项台账和户“一册五卡四账”档案工作,做到国网、省网、档案和实际“四统一”,实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做好清除的户数人员证据收集和锁定工作,配合镇村干部到房产局、交警队等部门对全市3551户贫困户进行数据核查,共核查出贫困户家中有商品房、轿车、大型农机具的744户,确保退出有据可查;对新纳入的贫困户,建立了完整的佐证链条。四是坚持原则。对核查中发现的严重超标而无法锁定证据的的贫困户,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层层签字、盖章、公示,特别是在评议环节上,为了确保证据的锁定,对异议大的在评议中存留影像资料,并采取多处公示,在村内多个场所张贴布告、在村民微信群进行公示、通过村内大喇叭广播公告等形式,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使广大群众满意,让被清除的农户服气。对有特殊原因或情况导致生活确实特别困难的,我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民意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交给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研究,由群众评议决定能否纳入。

  2、全力推进“三通三有”,确保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要件标准,全力推进“三通三有”,确保年底前全部实现摘帽。一是全力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除上街基镇西安村有村卫生室外,其余7个贫困村都需要新建或改建。另外,锦山镇仁合村洪洲屯、宏胜镇隆胜村庆丰屯属合并村屯,屯型较大、人口较多,经过综合考虑一并进行建设。共投入资金84万元,目前9个卫生室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975万元,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宏胜镇隆胜村、上街基镇大屯村、西安村、向阳川镇东兴村、兴隆岗镇前富村道路状况不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所在镇政府、财政局、市扶贫办审核同意,修建村内水泥路4429米,田间砂石路3.3万米。目前水泥路已全部修建完毕,砂石路等待庄稼收割完毕开工建设,11月末前可全部完工,256户贫困户直接受益。针对宏胜隆胜村水稻种植面积大、农户多的实际,建设催芽车间1座,11月末前可全部完工,可辐射带动周边村屯72户贫困户受益。为兴隆岗镇前富村购置大型收割机1台,10月底前购置完毕,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元。

  3、全力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按照“9月底全面补齐短板”的时间节点安排,倒排工期,全力推进,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部完工。一是解决安全住房问题。通过全面摸底核查,共发现376户住房不安全,因户施策,市财政补贴414.4万元,采用多种方式予以解决,其中新建105户,改造206户,购买25户,租赁40户。此外,我们发现以往享受过改造政策,却仍有安全隐患的49户,自筹资金46.8万元,同步了进行维修,目前我市贫困户全部达到安全住房标准。二是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全市有贫困户的186个村屯,通过检验,有61个村屯饮水不安全。今年自筹资金2675万元,新建和改造了37个村自来水工程,24个自然屯148户因村型小,无自来水或无法保持运营状态,饮用小井水的,采用安装净水设备予以解决,使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都达到了安全标准。三是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制定下发了《富锦市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实施方案》,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参保资助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针对64%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实际,确定市区7家医院定点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为824名贫困人口发放门诊慢性病就医证,市财政兜底,将贫困户口服药品纳入报销范围,镇卫生院和村医组成服务队上门送药。同时,统筹解决了城镇172名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四是解决贫困学生补助问题。出台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我市贫困学生在校车补助、就餐补助、生活补助方面都高于周边市县150元以上。为贫困家庭239名学生每人发放困难补助资金750元,59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500元金秋助学补助资金,7名考入全日制大专以上学校的贫困生每人资助6000元,25名贫困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全市没有一个因贫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4主攻产业扶贫软肋,确保脱贫致富长效巩固。按照“市有支柱企业、镇有立镇产业、村有集体经济项目、户有脱贫致富路径”的思路,全面打造产业脱贫长效机制。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充分发挥象屿集团和金玛集团两大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实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今年共签订订单55万亩,带动全市94个村275户贫困户。二是特色产业吸纳。重点推进锦山镇旅游名镇、长安镇观光农业、大榆树镇特色作物、头林镇互联网+农业等产业项目,吸纳268户贫困户参与经营。头林镇坚持打绿色品牌、走互联之路,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扶贫模式,打造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实行线上线下统一销售,建立贫困户利益分配模式,全镇75户贫困户全部受益,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结合“十百千”工程,重点打造福祥村木耳品牌、洪州村特色旅游、大屯村农家餐饮等致富项目。锦山镇洪洲村依托富锦国家湿地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带动本村5个贫困人口参与经营,人均增收达2000元以上。三是坚持因户施策。各级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围绕发展畜牧养殖、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十个方面,为每个贫困户至少设计一条脱贫路径。为有劳动能力的279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提供帮助,为80名贫困群众联系外出务工,为26名贫困群众安排村内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贫困户郑玉书身体有残疾,且家中没有土地,帮扶单位团市委联合青年电商企业铭洋网络公司与郑玉书签订毛菇娘种植订单,在自家园子中种植毛菇娘,年产量达1500-2000斤,铭洋网络公司以3元每斤的价格收购,仅此一项增加4500-6000元的收入。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充分利用水稻育秧棚室,发展食用菌、蔬菜等项目,落实大棚334栋,扶贫田及土地流转近2万亩,带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89户,每户增收800-1500元。四是推进金融扶贫。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和分担机制,为218户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设立总额15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共为49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88.7万元,为砚山福祥村农机合作社发放贷款210万元。

  5、加强领导强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市之力集中推进。一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先后召开10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集全市之力推进落实。由市委专职副书记牵头直接抓精准扶贫工作,选派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担任扶贫办负责人,从市委组织部、农业局、住建局、人社局、卫计局、民政局等单位和部门抽调25人,其中正科级干部6名,副科级干部8名,组成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小组,集中办公,专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二是落实四级包保责任。实行市级领导包镇,市直部门、镇、村干部包户的四级包保工作机制,组织1690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以开展一次义务劳动、一次健康检查、一次节日慰问为内容的感情扶贫“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全市各级帮扶干部每周深入贫困户家中2次以上,帮助谋划产业项目和脱贫致富路径,提供猪仔、鸡雏、鹅雏共计500余头(只),解决生活生活中的困难800余个。每年组织贫困户到当地医院进行免费体检2次。在五一、端午、十一、仲秋等重要节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送去米面油等物品折合人民币达20余万元,同贫困户一同劳动,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满意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民政、卫计、住建、水务、医保等单位,组成精准扶贫政策宣讲团对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进行巡回宣讲,确保政策知晓率达到100%三是着力抓好驻村帮扶。从市直单位抽调24名业务骨干成立了8个驻村工作队,明确职责任务。加强考核和管理,实行台账、微信“双签到”模式强化考勤管理。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业绩清单”,实行动态管理。3次听取驻村工作队专题汇报,对工作中发现的26个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驻村工作队根据各村实际,通过抓民生办实事、抓产业谋发展、抓党建强基础,目前共帮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及发展方面困难400余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75余件,为贫困户协调捐助物资达19.48万余元。通过水稻育秧大棚进行二次利用、开展“电商平台+贫困户”、举办畜牧养殖、大型机械修理等技能培训班,拓宽贫困户致富渠道。带头规范村党支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会47次,开展了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系列活动18场次、送温暖活动68次,共计培养致富能人26名,后备干部24名,为贫困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四是加强巡回督导检查。立足早发现、早整改,采取电话抽查、交叉互检、专项检查、扶贫领域执纪巡察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入户核查,共发现739项问题,做到了立查立改,为迎接国省检查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